一張圖讓你明白為什麼你會亂花錢!|《金錢心理學: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學會聰明花費》【說書】玲Lingling

原來亂花錢不是沒有原因的!|《金錢心理學: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學會聰明花費》【閱讀書評】

本篇我們要聊聊大家最感興趣的「金錢問題」,藉由這本《金錢心理學》來探討金錢還有心理學,這兩者之間對於我們日常使用「錢」時,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閱讀完以後,你會發現其實我們生活中一切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如果你不仔細思考,金錢就會從你手中一點一點地溜走,那接下來我會整理出本書的精彩內容,其中所運用到的觀念(心理帳戶、定錨效應、花錢之痛…),可以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學會如何聰明花費。

Podcast收聽

Podcast: 勇敢做自己

YouTube影片快速學習

書籍簡介

書名:金錢心理學: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學會聰明花費

作者:丹‧艾瑞利, 傑夫‧克萊斯勒

出版社:天下文化

Amazon.com商業理財百大暢銷書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2017年最佳商業書

花錢是每個人天天在做的事

吃喝玩樂、交際應酬、買車買樓

為什麼花、要花多少、值不值得?

 你知道自己的金錢心理嗎?

本書的作者丹‧艾瑞利與傑夫‧克萊斯勒都是在金錢與經濟方面有深入研究的作家。

丹‧艾瑞利是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的教授,曾寫下暢銷書《誰說人是理性的!》和《不理性的力量》,專門探討人類心理上的各種不理性的行為,所以在這本書《金錢心理學》中,也能夠看見丹將人類不理性的行為與金錢的習慣結合在一起。

另外一位作者傑夫用他曾經發生過有趣的故事,以及他本身善於觀察生活中有關金錢的想法,以詼諧有趣的敘述方式一起寫下本書,讓你在看書的過程中,除了能夠吸收到精華的重點之外,有時還能夠會心一笑(說的就是我!)。

精彩部分

1.你心中自帶「心理帳戶」嗎?

「心理帳戶」又可以稱作是心理會計學,最早由 2017 年的諾獎得主理察·塞勒提出,這個前幾年才剛被提出的概念,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塞勒認為每個人腦中都存在著心理帳戶,我們所做的任何有關金錢的行為,基本上都會通過心理帳戶來進行決策,但是實際上這些金錢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我們卻在最後做決策的時候,將它們視為不同的東西!

比如你今天獲得了1萬台幣,但是獲得金錢的來源如果是靠辛苦工作換來的,你會把它歸類成名為「辛苦工作」的心理帳戶,會捨不得拿來花費;而如果今天這1萬元是來自於中樂透所獲得的,你會把它歸類為「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的心理帳戶,這時候你可能會拿一部分的錢去玩樂,甚至是把這1萬元全部花光光。

金錢心理學

等等!你仔細想一想雖然獲得1萬元的來源不同,但是他們都是1萬元啊!是相同的金錢價值!

所以下次當你要揮霍你認為較低價值的「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心理帳戶,在你開始揮霍前,請先稍微換位思考想一想,如果這1萬元是你辛苦工作賺錢獲得的,甚至是你可以將這1萬元除以你的時薪,算一算你需要憤怒的替別人工作多少小時?浪費人生多少時間?犧牲多少次與愛人約會的次數?你才能夠換到這1萬元呢?

如果你想過之後,還是要繼續揮霍的話,那朋友啊!我想你可能壓力真的很大,急需要揮霍!

2. 你花錢會心痛嗎?

當你在付款的時候,如果你的心裡感覺到痛苦,就代表你現在正陷入「花錢之痛」。

最初「花錢之痛」本來是指我們花費時所導致的一些情緒上的不安與痛苦,但是近年來有學者以儀器來研究人的腦部在花錢的時候會產生什麼樣的訊號,結果發現付款確實會刺激人類腦部並且產生疼痛,而且當我們付款的金額越高時,這個刺激的訊號就會越強烈,那麼花錢之痛其實會根據我們在享受產品與服務之前付款、使用中付款、享受後付款的三種不同情況,而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1) 享受前付款

「預付」就是指享受前付款,這種痛苦在享受前就先承受完,雖然付款的當下會讓你覺得很痛苦,但是好處是當你開始享受購買的產品或服務時,你所感受到的快樂感會提高好幾倍,你甚至不用去思考你在體驗的過程中,必須要花費多少錢、這個花費到底值不值得,而影響你的體驗效果,所以這種付款方式比較適合購買非常難得的產品或服務,這樣能夠讓你留下難忘的美好回憶。

(2) 使用中付款

在購買當下立即付款是痛苦感最高的方式,也是許多紛爭最主要的原因,因為程度高的痛苦感會極度地刺激大腦,容易讓你處於不理性的狀態,情緒上也會比較焦慮、易怒。

不過相對上來說,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上,其實它是能夠有效克制我們花費的金錢數量,因為花費當下的痛苦會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現在正在花錢,所以為了減輕痛苦,就必須要盡量少花費,這種概念反而有助於省錢、儲蓄,如果你經常覺得無法存錢,或許你可以試試看這個方法。

(3) 享受後付款

在現代科技這麼發達的年代下,那些(奸)商人們都懂得享受後付款的道理,所以他們發明了讓我們又愛又恨的「信用卡」!

花錢之痛

信用卡就是我們當下所消費的東西,可以在未來某一個時間點才付款,小小一張卡片就能夠讓我們立即享受到很多好處,有時我們會非常感謝有信用卡這個東西,讓我們可以少帶一些沉重的錢在身上,但是當我們在購買東西的時候,我們對於金錢消費的概念就會變得很遲鈍,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就花了一大筆錢,甚至購買了很多原本你不需要用到的東西。

為了要避免我們因為信用卡的浪費了更多的錢,除了剪掉卡片這種極端的手段之外,你其實可以選擇和信用卡和平相處,在花費的當下利用手機APP或者是紙本來記錄當下付款的金額,這些實質的付款數字能夠讓你正視你現在其實正在花費,才不會不知不覺的讓錢流走。

以上三種不同的付款時間點都各有它們的優點與缺點,並不是說一定是只能使用哪一個,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付款方式,如果你需要享受難忘的蜜月之旅,你可以選擇預付方式,讓你好好的享受與愛人之間的相處;如果你想要克制自己衝動購買的慾望,你可以選擇使用中附款,讓疼痛阻止你消費;如果你不想要帶太多金錢在身上,你可以選擇後付款的方式,比如信用卡。

延伸閱讀: 窮人無法成為有錢人的原因都在這裡!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哈福‧艾克
延伸閱讀: 閱讀心得-Yale的加速你的FIRE人生:打造致富體質,提早贏得財富自由

3. 獲利時,快樂一點點;損失時,非常難過…

現在我們一起來探討花錢之痛的延伸版「損失趨避」,損失趨避的概念是我們對於得到與失去的評價是不同的,失去的痛苦比獲得的快樂還要強烈,兩者對於我們的感受差異高達兩倍,所以當你獲得的時候,只會有一點點快樂,但是當你損失的時候,會很難過。

甚至這種效應會優關到我們生死,假設護士告訴家屬這個手術有「20%的存活率」與這個手術「有80%的死亡率」,如果你是家屬,哪一個說法你會比較願意去嘗試動手術?

大部分的人聽到有20%的存活率會比較願意去動手術,但是其實兩個說法都說明同樣一件事情,但是給人的感覺卻差異很大,所以有這個邏輯之後,下次在說話前可以先想一想如何應用這個觀念訴說一件事情,或許事情往往就如你預期般進行。

4.我的東西價值比較高?

我們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都會給予較高的評價,但是實際上這東西在別人眼中沒有你想像中的這麼高價值,這是因為我們對於我們擁有的會受到一個名為「敝帚自珍」的效應所影響,這個名詞同時也是一句成語,字典上對於這句成語的意思是「自家的破舊掃把,卻珍愛如寶。比喻東西雖然不好,卻因為是自己所擁有,所以非常珍視。」我們傾向於給予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更高的評價。

而商人們最喜歡利用這個概念來賺取暴利,尤其是在出價競標的時候更是如此,假設在競標一款世界名畫,甚至出自於畢卡索之手,你一看就非常中意,當你喊到最高價的時候,雖然競標還沒有結束,但是你心裡會認為這幅畫一定是你的,接下來你腦中就開始想著你獲得這幅畫之後要如何欣賞,你可以翹著腳、喝著美酒,細細的欣賞這幅畫的每一筆一劃。眼看快要成交了,突然有另外一個人喊出比你高的價位,這時候你心裡就會覺得這是我的東西!只有我能夠擁有它!所以接下來你就再次喊出了高價,殊不知又被奸商多賺一筆。

商人就是利用了讓你暫時以為你擁有了這個東西,所以你提高了它的價值,當別人要從你手中搶走你認為屬於你的東西,你就會拼了命守護它,在當下你可能沒有辦法思考這個東西對於你來說,它的價值真的有這麼高嗎?不過或許你可以在每一次買完之後,覺得後悔的那一刻,仔細分析這個東西帶來的效益有多大,經過多次的練習之後,下次再碰到相似的問題,你能夠更快的判斷出是不是正如你想像中這麼有價值。

5. 你的想法會受到過去所影響嗎?

當我們無法評估或者是不知道某樣東西的價值時,我們就特別容易受到過去的認知或是當下得到的提示所影響,無論這些認知或提示是否能夠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定,最後都會影響最終的決定,這就是「定錨效應」。

假設你要買一瓶600cc的汽水,在你還沒有看到售價前,你會認為這瓶汽水和過去你所認知的應該相差不多,大約是20元台幣左右吧!但是售價上卻寫著100元台幣,此時你覺得太貴就不買了。

另外假設今天你對車子的行情完全不了解,但是你想要買一台車子,這時在你面前有很多台車子,銷售員預先帶你觀賞價格最貴的車子,因此在你腦中定下一個錨,也就是你的腦中會根據這台車子的售價來決定你最終要購買哪一台,接下來銷售員又帶你去看另外一個比較便宜的車子,而性能也相差不多,這時候你心中就吶喊「就是他了!」,並且瀟灑地買下,此刻你為自己買了一台便宜又厲害的車而高興很久,殊不知這就是銷售員的手段,銷售員比你還要開心!

從上述的例子可以發現過去的認知或是當下的提示,很大程度的影響我們最後決定,如果我們對於這個商品沒有一個概念,就很容易受到別人的想法引導,所以為了守護你的錢包,下次要購買哪個未知的東西,最好是先查清楚一般市面上對於這東西的評價與價格如何,才不會被商人牽著鼻子走。

6. 看辛苦程度決定價格的公平性?

假設你今天下班之後忘記帶鑰匙被關在家門外,沒有人可以求救時,你找了一名鎖匠幫你開門,結果鎖匠只用了兩分鐘的時間就把門鎖給打開了,此時鎖匠告訴你這個費用為2000元,你認為這根本就是趁火打劫,氣沖沖的告訴他「兩分鐘2000元,那1小時你不就賺了6萬?太扯了吧!」此刻爭吵許久。

從上述的情況來看,大部分的人會認為鎖匠師傅是輕鬆的用兩分鐘的時間來開鎖,所以會認為開鎖這件事情對師傅來說根本是輕而易舉,又不用花很多時間,所以費用應該不用這麼貴吧!?假設今天鎖匠花了30分鐘才開鎖,我想大部分的人應該都很願意給鎖匠2000元的費用,甚至想要請他一杯飲料,告訴他「辛苦了」。

其實會發生這樣子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很多時候都會看費力程度、辛苦程度來決定支付價格的公平性是否合理,但是我們卻沒有去想到鎖匠能夠在兩分鐘就輕易的開鎖,這個功夫是需要過去上百上千次的開鎖經驗,才能夠練就這身武藝,但是這樣子的過往經驗,我們是不知道的。

如果我們是鎖匠,能夠靜下心來告訴對方過去無數次的經驗,把過往的一切公開透明化,增加「在兩分鐘內成功開鎖」這件事情的價值,基本上對方都很願意支付2000元,甚至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是無理取鬧。

不過資訊透明化雖然能夠有效的提升產品或服務的價值,但是奸詐的商人們同樣也會利用這種手段,趁機將價格調高很多,而品質卻沒有這麼高,所以如果在價格過高的情況下,或許你可以多方查資料或者是打聽一下消息,證明對方所做的一切與所賣的產品與服務是否真的需要這麼貴。

推薦本書的原因

1.觀念實用且生活化

2.內容上有很多故事來帶入情境,讀起來輕鬆易懂

3.偶爾會出現有趣的話,在看書的時候會覺得有趣好笑

這本書的觀念非常符合我們一般生活中所遇到的各式各樣的事情,非常貼近生活,讓我們發現平常看是理所當然的一切,實際上隱藏了很多你想不到的心理學觀念在裡面,而且每個章節都至少有兩、三種以上的故事,幫助你能夠深入了解這個觀念的意思,再加上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有時字裡行間會出現作者他們的幽默話語,好像他們就在你面前像朋友對話一樣,讓你覺得十分有趣。

心得總結

這本書總共的頁數大約是330頁,看起來很多、很難閱讀,但是實際上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感覺到很輕鬆又有趣,讓你忍不住一頁間的一頁的閱讀,而且我從這本書中很多地方都會突然有「啊哈!原來是這樣!」的想法,因為平常我們在生活中都不曾仔細思考有些我們認為很正常的事情,實際上其中的學問比你想的還要厲害,也幫助我釐清很多時候,我們對於金錢的想法原來是因為這些心理學上的行為所影響的,所以不管今天你是不是要探究人們對於金錢的行為,這本書都非常值得推薦給你看,因為裡面的觀念也能夠適用於不同的事情,一定能夠帶給你很多啟發。

金錢心理學: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學會聰明花費

你可能想看的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