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經》中學到唯有先學會放手,才能真正放心!|《先放手,再放心》吳若權【說書】玲Lingling

[閱讀心得筆記]從《心經》中學到:唯有先學會放手,才能真正放心!|《先放手,再放心》吳若權

《心經》的全名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其中的「般若波羅蜜多」這個詞出現過三次,而這三次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依序是自覺、覺他、覺滿,透過自我察覺,了解自己最真實的樣子,試著原諒自己,也原諒身邊的親人、朋友,然後解開一些誤會與心結,才能學會同理心、慈悲心。而這次要從《先放手,再放心》這本書中談談「自覺 」的部分。

以Podcast輕鬆地用聽的學習

🎵 Podcast: 勇敢做自己

👉若無法撥放,請點這:

(待上線)

YouTube影片快速學習

推薦本書《先放手,再放心》的原因

1.文字優美,讓人感覺舒服自在

2.詳細的拆解《心經》內容,並且透過經驗分享闡釋《心經》中的意思

3.閱讀完之後,心靈可以得到平靜

《先放手,再放心》書籍簡介

書名:先放手,再放心:我從《心經》學到的人生智慧

作者:吳若權

出版社:悅知文化

《心經》的奧義甚深, 經過解釋後,又可以非常淺白地貼近人生。

它並不只是一部佛學經典, 而是可以普遍應用日常的實用智慧。

作者吳若權在父親的法會上,回憶起兒時外曾祖父誦經的畫面,從而開啟與心經之間的連結。

心經中的最高智慧是慈悲,擁有一顆慈悲之心,除了學會愛自己之外,也學習如何愛別人。

《心經》的全名叫做《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其中「般若波羅蜜多」出現過三次,而這三次分別代表不同的意思,依序為自覺、覺他、覺滿,先是從探索自己,再到找到自我,最後是放下我執。

透過自我察覺,了解自己最真實的樣子,試著原諒自己,也原諒身邊的親人、朋友,解開一些誤會與心結,才能學會同理心、慈悲心,接著是懷有一顆慈悲的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理解別人需要什麼,關心別人目前的狀況,進而透過才能與熱情幫助需要的人,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除了能夠深刻的了解自己之外,也能夠使他人醒悟,使得「自覺」與「覺他」這兩項都能夠圓滿,進而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的圓滿。

本書藉由拆解《心經》中的意思,再結合作者自己的人生經歷,透過理論的解釋與實際的案例來幫助讀者了解《心經》深層的意思。

《心經》的內容博大精深,因此本篇書評主要提出書中對於「探索自己」這個部分的見解,希望能夠幫助你找到真正的自我!

延伸閱讀: 掌握情商(EQ),才能真正擁有自己的人生!|《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

《先放手,再放心》精彩部分

1.觀自在菩薩

佛學專家認為觀自在菩薩有兩個解釋,第一個指的是名為「觀自在菩薩」的這位菩薩,也就是名間稱呼的「觀世音菩薩」或「觀音菩薩」,第二個指的是當智慧已經達到「自在」的程度,而民間大眾也可以透過修行來成為具有智慧的菩薩,也就是人人都可以透過修行成為慈悲為懷、具有最高智慧的菩薩。

其中「觀」這個字,在字形上擁有「見」這個字,就是用眼睛去看、用心去體會,而在這裡指的是往內心的覺察,從覺察自己的內心、觀照自己的內心開始,學習如何真正的愛自己,從探索自己,找到自己,再放下自己。

而在《心經》中的開頭以「觀自在菩薩」開始,所以從《心經》中就可以看出覺察從覺個人開始是最重要的,若是連自己都沒有辦法覺察的話,那更沒有辦法學習如何去同理別人、慈悲對待別人。

「觀」的另外一個意思也可以指的是觀點、態度、風格、生命哲學,不過在靈性學習上,真正的「觀」不只是覺察自己的內心,也要試著去了解別人所想、所看到的。

每個人對不同事情都有不同的想法與見解,就如同站在不同的角度,所看見的樣貌會不同,有的時候對於同樣一件事情,我們的主觀意識會覺得我們是喜歡的,但是這只是觀點上的不同,不代表對與錯,而有的人或許是不喜歡的,那也不代表是對的或錯的,只是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而已。

當觀點不同的時候,有些人會認為對方一定是錯的,甚至是抱有敵意攻擊對方,一定要對方順從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意思才是對的道理,但是這樣的想法其實就是對於執念太深。

當執念太深的時候,會讓彼此雙方都覺得不自在,因為想要盡可能地控制對方,然而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每個人都希望「做自己」,當今天受制於另外一方的控制,勢必會產生許多怨恨與不滿,而當這些怨恨與不滿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發生嚴重的爭吵。

所以要向內省思與覺察自己的行為與想法,帶有慈悲的心態接納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想法上都會有不同,接納與尊重這些不同之處,放下執著,心中才能安然無煩惱。

2.先放手,再放心

「做自己」是現在大家都在討論的議題,每個人一出生下來,其實都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但是好像每個人的人生裡都一直在追求「如何做自己」。

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能夠做給別人看、得到別人的期望,但是這樣子的結果很容易就會陷入「我不夠好」、「過度努力」的問題中,無形中受到別人的控制而不自在。

延伸閱讀: 越「努力」越「受傷」,所以請好好愛自己吧!|【說書】《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拾金不昧

做自己其實追求的就是「自在」,也就是今天無論有沒有別人存在,你都過得很自在,這就像是「拾金不昧」的概念。

當今天你在路邊撿到金錢的時候,無論今天有沒有人看到或者是有沒有監視器,你都能夠抱持的著「這不是我的東西」,所以送到警察局,這就是一種自在,不被外界所控制。

感情

而「自在」也不會讓得失心操弄自己,也不會去控制別人,當你今天停止操弄或者是被控制,才能真正的自在,就像一段感情裡面,你希望能夠和對方在一起,讓對方回到自己的身邊,但是這樣子的方式,就是讓自己處於一種不自在的狀態。

所以正確來說,無論今天對方會不會回到自己的身邊,我們的心中都是充滿愛的感覺、愛的祝福。

真正愛一個人不是死命地抓著對方不放,而是放手讓對方能夠做自己、擁有自己的人生。

其實本書的書名《先放手,再放心》從感情的方面來說,會有兩種意思,一種是當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不把對方牢牢的抓在手裡,而是多一點信任,相信對方;另一種是當兩個人分開的時候,無論先前有多麼不愉快,都能夠放手,讓對方好好地離去,讓各自的心在人生的不同角落中安頓下來。

愛,並不是「控制」。當今天懂得放棄以「愛」這個字來控制別人或被別人控制,彼此雙方都能夠感受到自在,兩個人才能夠毫無壓力的在一起,或是獻上深深的祝福,讓對方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

人生

而在人生中的「先放手,再放心」,就像一句經典的話「當你緊握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當我們很執著於一件事情時,執著的念頭太深,反而我們越努力的緊握在手裡,就越不能獲得我們想要的結果,嘗試著放下擔心、放下執著,讓事情順其自然的發展,你會發現你獲得的反而更多。

有時候順其自然,不強求事情的發展,也是順著大自然的規律進行,如果揠苗助長,反而會讓事情發展的不好。

心得總結

本書是以《心經》的內容來闡釋人生的道理,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的接觸《心經》。

我曾經有過在很焦慮的狀態下多唸幾次《心經》,心中不知不覺就穩定下來,不會焦躁不安,不過《心經》的內容是需要一直不斷的學習與體會,而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從《心經》中悟到的道理也會不一樣。

現階段的我其實對於理解《心經》的內容還有待加強,不過看見作者利用《心經》來闡釋自己的人生,放下對過去的執念,真正的活出一個自在的人生,也期望自己有一天能夠像作者吳若權大哥一樣,領悟《心經》中的道理,而真正擁有自由自在的人生。

書名:先放手,再放心:我從《心經》學到的人生智慧

你可能想看的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